祭壇

近年,以至近幾個月,身邊都上演了連場劇集,深深體會到過往好些身邊的人所遇上的困惑情況。為求不再重複犯錯,提點的方式也出了巨變。昨天我才明白到,先生常提及的直向型社會階級觀念的可悲的另面,上級永遠是對的,上級安排方向永遠正確,往往成為重複犯錯的根源。上級不會有錯,所以一切問題都只能歸究參與的人沒有盡能力去幫忙完成事情。直向型社會階級觀念也不容許下級花心思去提出問題及改善方法,只能以無奈的感覺去看著相同的錯誤再一次出現。提出問題的改善方法往往100%被定義成阻礙事情的完成,一無是處的垃圾思想。錯誤只可以重複出現。那些錯誤何時會改善過來?大概只能等待上級自身有所感覺,正視承認問題的存在。

個人一向十分欣賞日本人抬祭壇的行為,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將祭壇抬到目的地。祭壇及路線是預早準備好的,一切有計劃有安排。幫手的人可能不太理解祭壇的每個細節是如何緊扣在一起,又或是不太深入明白好些圖案飾物的意思,但幫手的人在適當的指引下,花上精力在預定的時間裡完成祭壇。尤如大廚要求助手們來幫忙造大盛宴,來幫忙的人並不是要在這場盛宴中當大廚!

以往在城大遇過一位老闆,有一句名言。『有時客人們搵我哋去幫手,想我哋 D 可以幫高層決定好多嘢,仲要好自動化咁完成。我會反問番一句,如果係咁,不如我哋做埋你份工,你落街買份南華早報搵定工…』

祭壇會在需要使用的當天仍趕工當中嗎?我相信不太可能。可用的資源及人力,組織者定必一早計劃及預算好。幫忙的人需要擁有跟組織者相同水平的認知嗎?不大可能吧,若然是這樣,他們不用來幫忙了,可以另外組織另一隊人去造另一個祭壇了。祭壇出發的時間到了,仍會停下來重新設計及構建一番嗎?也不大可能,整個慶典的人都一起在等嗎?為了一個比完美再完美的結果,整個心思只花在成品的精緻度上,而不理會祭壇移轉運送、路線制定及相連需解決的事情(例如封路、沿路商戶/社區設施運作影響)、慶典的一連串活動項目的安排、Time Table 上跟其它單位相配合等等的現實資源及時間規限。這樣是否極度自私,不理會別人的行徑呢?有時這種心態會演變成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地步。

就如列車車廠的維修技術員一直努力地發揮將列車修好的工作,再高級也不可能單靠修車便完全理解設計者的心思甚至是下一個型號的設計去向,除非設計者有明確表述。即使維修員再深造去將自己變成設計者,也只會是另一套設計理念及方向。

若然有人願意來幫忙砌一台電腦,不論我怎樣解說心思,來幫忙的人不可能100%猜中每一塊硬件我心目中的首選/次選/可接受替代等等。這個跟熱誠及能力無關。人家不是我肚裡的蟲吧。那台機需要砌好,我又想他們幫得忙,我必須列明有甚麼類型及層次的硬件才能配合得當,讓他們有空間發揮去提供議見及作法。

任何組織者都有機會出錯,即使一Team人在有限的資源及時限下努力地修修補補令事情完成,相同的錯誤不能重複犯錯。小學生也明白,三次小過會變成一個大過吧。Risk and Uncertain 的可能不可能完全置之不理,準備是需要的,太理想化只會經常碰到措手不及的情況,將事走向險境的可能性是可以被減低的。可能組織者習慣措手不及的情況,甚至樂見這些情況可有機會挑戰,但得為參與的人著想一下。

組織者當然希望參與者同一條心排除萬難完成事情,但需要僅記,一切決定仍在組織者本人手上,參與者不可能做那些最終決定,除非某些範籌上有參與者具有那方面的專長能勝任,否則便彷似強逼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內修畢博士學位一樣。這樣參與者並不是來幫忙中,而是被勞役。

參與者也需要注意,幫人也有限度,不可能將能力限制置之不理。正如消防救人,再英勇也並不等於一命換一命!這樣是沒有意思的。各人的性命價值是同樣地無價的,沒有置換的可能性。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

感じること

次の記事

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