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星際啟示錄》2

上一篇電影後感,因夜深關係草草收筆,現在續說一點點細節感受。

上一篇:我的 《星際啟示錄》

Click here…

物理現象及科學的延伸概念

除了空想科學,電影中提及的物理及科學也不至於完全沒有,只是十分基本的,但又有不少人可能忘記了。電影也充分利用簡單的物理及科學基礎來延伸幻想下去,達至故事發展出第五次元空間。

上一篇提到我認為故事的作者想表逹的第五次元是愛,我在此要稍作修正。那個第五次元應該不單只是愛,或包括很多複雜的感情才對。

向心力(從前認為是離心力)

火箭升空,太空船艙內的人所承受的重力,由急速的推進加上地心引力而產生,基本上到達引力邊緣之前是近乎動彈不得。不過現實中又有趣地某強大國家早幾年在所謂的升空直播之中,展示出太空人能夠在升空中的艙內輕鬆自如地把玩手上的筆,還能寫字,又能做出其它的”反向心力反重力”動作,實在漢為觀止,或許那個強大的國家有些科技真的超脫了目前大類文明的界限而我們不曾認知。

向心力,從前普遍被認知為離心力。之所以後來被稱為向心力,是物體高速運動下反作用力產生時,出現偏離原有運動行進方式的現象,感覺上似是離開中心的力量出現。但後來證實了是反過來的,因物質間引力存在,這個現象該是反作用力抗衡下,兩者仍有向中心點吸引的力量在阻礙反作用力的施展。

具體例子:我們乘搭巴士時(唔好意思,又派巴士出場),直駛中的巴士進入彎位,這是一個向左的急彎,入彎、過彎、出彎,這個對於巴士來說是一個具有反作用力產生的環境。巴士從入彎起到過彎期間,重心轉移令巴士傾側,我們也跟著傾側?其實不是啊,若運用雙手雙腳撐穩,人變得跟巴士的傾斜度一致了,但仍會感覺得到自己有一種想往向甩掉的狀態。其實,我們身體跟巴士有很多個接觸點,密起來變成線/面,因不同質料的衣服/鞋子及座位/地板表面的物料又構成立體的接觸區域。引力將我們拉向巴士的行進方向,只是越離開接觸點的點線面立體區域的身體部位所吸收到的引力便越少,越遠的部位便有繼續向前的動力。所以,轉彎時沒扶穩睡著了的人摔到地上,若沒有自主地以反作用力抗衡扶正,直接因直向運動產生的重力大過跟座位的引力,一般會是橫倒在地上的。越接近原接觸點的部位越遲脫離,因接觸區域引力最大。

單車騎行則是人與車子近乎一致的做著相同的向心力驅使運動中。

不斷被加速旋轉時,偏離引力的力度大增,產生更大向前衝的重力。在動力運動中若需要進行其它動作,自然顯得艱難,因需要更大的反作用力產生才行。就似在巴士衝埋站準備停車時的減速運動中,人們需要施展將自己向後移的力量才能站穩或減緩衝前幾況的踏步向前。期間我們仍受引力所牽引,一旦跌倒,若所有關節及肌肉沒有產生任何反作用力,也是上身會先較早脫離引力,換著是一個實心的磚頭,也是較高的一點最為繼進向前運動,被引力較大的另一方拉倒。

但也有人認為所謂 向心力 跟 離心力 的說法,是一種相對而已。

盤旋式著陸

以騎單車為例,若我們行駛至休憩地點,朋友已在路中等待,我們不想使用剎車,可以選擇繞住路中的朋友人群滑行,直到動力無法再擺脫單車跟地面的引力而緩緩停止運動。這樣做,已經是以旋轉方式產生重力,在有限空間內產生對抗向前持續運動的重力了。

藉得一提,已退役,曾是太空站補給及往來運輸的重要角色,穿梭機,也是利用這種盤旋式著陸來作出短時間的減速,卸去地球引力所衍生出的重力(化成空中高速滑翔)。

穿梭機設計上不具備一般飛機所擁有的飛航條件,沒有阻風襟翼、沒有引擊可產生反向推力減速。它的尾部三個大引擊噴口只為了於升空時跟兩支輔助副火箭一起作出跟主火箭角度有所偏差的推進(輔助初段保持畢直升空)。直到主火箭開始斜飛揹著穿梭機開始衝向引力邊緣時,兩支副火可以脫離,穿梭機的推進器也可關掉。


Last launch of NASA Space Shuttle.


Last launch of NASA Space Shuttle.

當穿梭機從太空站分離,用推進器移進地球引力範,穿梭機開始被自然吸引下去,繼而衝過大氣層,此時,需要地面降落場所配合機上的尾翼控制方向調節,整個衝向著陸跑道的過程完全是單純的滑翔。加上盤旋式方向調節,可以減少穿梭機所需的滑翔空間。速度夠慢了,便可以降落跑道並利用降落傘及車輪減速。

這種模式實在相較一直往前滑翔來得有效及可以控制。載運量跟風勢是可變的,畢直滑翔太難控制降落了吧。

用完即棄有時候相對不斷保修重複使用方案來得化算,穿機機早已完成其歷史位置…

加速旋轉產生重力

上一篇文也有提及,補充些少,那個早已廣為利用於航行穩定控制上的東西是 陀螺儀(Gyroscope)。近年民間的智能手機更加載了電子式運作的陀螺儀,但骨子裡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東西(作用相似,計算水平姿態、旋轉角度、傾斜度)。小時候也玩過兩軸陀螺儀呢,飛行航行上則使用三軸陀螺儀,用來確立當前的機體/船體姿態及方向。

再好的科學物理公式算式也解決不了時間

人類或許可以利用不同的情感演譯方式去傳遞或感覺過去、懷緬過去(所謂的第五次元?)。但更重要更實在的只有未來。過去是無法修補,即使出現另一個時間相對平衡的宇宙(當然也有非平衡的宇宙存在),各自的過去仍是無法修補的,只是各自各發展。

反作用力

電影將牛頓第三定律演譯成需要再往前進,便需要懂得放下。其實放下是需要勇氣的(第五次元裡的感情事,大家便能明白所需的力量可以大得不得之了)。換在物理上,作出前進的動力,甚至是爆炸性的動力,產生的反作用力是成正比的(當然有外在產生的額外引力可抵消反作用力的力量)。好比噴射機,需要繼續往前飛行,便不斷將能源所產生的力量往後放下,放下更多前進更多…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