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唔學到嘢?

聽過看過不只一次有說日本人較喜歡平凡,希望自己跟大圍大致上相同就最好了,不要太突出,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煩惱。所謂煩惱,好大程度上是人家看到自己有些地方比他們好一點高一點了解多一點時,往往會在背後被受指摘,例如扮嘢…。嚴重起來,講正確的東西、正確的發音也是變得有罪惡感…。直接提,又係死;間接提,又係死;點樣提法又可以是多事幹;唔題… 又話冷漠/見死不救。

對不同人有不同方法,比較公開的,例如 Facebook 上哪些『得罪講句系列』,無指名道姓,只想表達件事的一些謬誤,但結果往住大把人自動波般自動地對號入座,又係死。

上一堂先生提到他自己對舒發不滿及婉轉提出問題的做法,都似『得罪講句系列』,反正無指名道姓,對號入座也只是單方面一廂情願。你認為我在說的事跟你有關嗎?你可以自行腦補有這種認為,我亦不需要辯明甚麼,我也大可以是留意到有好幾個(甚至更多)人這樣做而有感而發。說到底,出洋相出咗柒事每個人總有,無意間指摘了別人亦都會有,但抽離點看件事本身大家有沒有修正、有沒有得著呢?還是只著眼於 『俾人話』,自尊受損?

自尊?

試過踩單車停在路邊休息,有車慾進入小路響號示意,我表示我企的位置不阻路,彎位有足夠空間襄那小車駛過。得到的喝斥是,『你有牌定人哋有牌?』

看來我行出街也需要攞牌了。司機也無停車十分順利地直接將車駛過了,那樣仍是我錯嗎?我真的阻了路?(講笑姐…)

又試過央行山活動(只是行香港的山頭,比對外國的 真‧山 來說,香港的只是丘陵吧),但不少學過山藝的人不太清楚他們所讀的山野知識只是很基礎,然後自覺是戶外活動中的大老大,老闆一樣的喝斥『隊員』(在他們的角度),『隊員』想參與工作更會被指摘是多餘、直斥哪樣不是這樣不是、…。還好,另有 Leader 級朋友喜歡指導眾人參與活動,不再有跟團被趕鴨的感覺…。

香港的山野跟外國不同,近乎100%可自由進出沒有須要登記、持有甚麼牌照、云云。就連危險的山澗也不需要受訓、有合資格有牌照人士帶領,很多人自行組團摸索遊樂其中…。扮老大?可笑嗎?(真心好好笑)

人若然是其貎不揚,往往在講求美學的人類社會中自然產生反感、不良觀感、被否定。當了人這麼久,或許也能感覺到這是有好處的,那就是人們極速指罵後可以極速修正、極速『被袋錢入袋』。至於會否跟那些 『名師』 打交道?不用多想吧,反正往往就是先入為主,不討好的機會太大。

最傷的一種說話是老友為求維穩,一律不理時非對錯,挑起事瑞者往往加以所謂包容。沒有問題的,但不要怪我選擇離開那個群體,我亦不打算多加干預了。過去一些小群體多數的人也是選擇盲目維穩的,穩住了,一切又彷似是我的錯,挑起問題的則彷似是對。每當有人指摘我甚麼的不是時,我每每想起那些經歷,對與不對,往往只建基於外表或是夠不夠惡而己。

網絡時代

文字通訊、社交平台,現在的人似乎忘了一個重點,那就是面對面的溝通才最真實,光看文字本身,情感往往本身已是一種對號入座。我還是喜歡『坐底飲啖茶食個包』,以及實實在在的去走走看看(可惜往住需要不少金錢呢…)。

真心喜歡類似 健吾 所寫的書 – 《來生要做日本人》 (書名跟內容不符,絕對沒有教人如何做日本人的,內容是以日本人喜歡的觀察行徑去看各種事情)。 那種題材,尤其香港,大家往往缺少了觀察學的生活元素及耐性,大家也太受大眾媒體所牽引,主流媒體沒追著報導的東西就是次文化,反而大量跟生活適適相關的 東西/事情 被個別的人多加留意以至研究就恍如 『自閉族』、『宅文化』、『無聊』、『多餘』、…。『搵到食嗎?』

人跟動物有點分別,只有 『搵食』 一個元素實在太無意義了…

交通工具跟人常生活適適相關、關係密切,偏偏被忽略掉,而喜歡觀察的之又往往被說三道四。『部部巴士咪一樣…』,這一點不奇嗎?但每款名貴手袋、名貴手機、名貴手錶的各項細緻位往往有大量的人能朗朗上口唸出…

『御宅族』(日語:オタク系),起被並沒有甚麼負面意味,曾因著名御宅族名人所犯下的殺人事件而出現過負面形象,但大體上意指一群醉心研究某種主題的圈子活動及文化交流,完全不影響別人的趣味生活元素。(當然,香港個別交通迷行為有時候太狂熱也時有所聞)

主流潮流雜誌所圍繞的 『食、玩、瞓、…購物』 生活態度才是健康的生活元素嗎?必食必看必買要跟得緊緊嗎?得著是甚麼?
* (Open question 來的,只要你有答案,那些就是持續下去的原動力,我沒有反對,只是我不會也不懂那些 『必…』 活動)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

活動

前の記事

把酒問 cheese c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