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3.1 Type-C 的煩惱

USB Type-C connector 的出現

USB Type-C 大概是 2017 年左右開始普及起來,那個年頭,USB 有別於過去的20年,風格大轉變了。

從前,不論是 USB 1/1.1/2/3,其接頭般只有 Type-A, Type-B 兩大類。Type-A 一般用作接駁電腦主機、筆記本電腦機身、電源變壓器等等,Type-A 一般也具備 USB Host 功能(電源變壓器99%沒有吧),使其除一般很基本的周邊設備或儲存裝置(USB Mass Storage Device 類,e.g. USB Thumb Drive/USB 手指, USB HDD, USB DVD/BD Writer)連接應用外,還可以配上合適驅動程式來控制其它特定用途的裝置,例如 Multi-function printer、手提家用小型攝錄機、智能家電等等。而 Type-B 則一般出現於手提裝置上,例如 Mobile HDD/SSD、Mobile Charger、Mobile phone、Digital Camera、甚至是一個可變速的小風扇。Type-B 還經過多次變革,原本 Type-B USB connector 十分大的,常見於 Printer, Scanner, Multi-function printer (至今仍多採用這個啊),或是內裡裝載住 3.5″ HDD 的外置硬碟盒,原大小的 Type-B 頭實在太大,不利細小的隨身裝置使用,所以先後演進過多個形態。

Type-B 形態大致變化

  1. 原型
  2. Mini USB (USB Type-B mini)
  3. Micro USB (USB Type-B Micro)
  4. Micro USB Super Speed (USB Type-B Micro Super Speed)

Ref. to Wikipedia for detail

* Type-A 那邊其實也有 Mini, Micro 等縮小版一的,但不常見。

USB Type-C

USB 3 時代裡,Type-A 跟 Type-B 的應用層面大致不變,但到 USB 3.1 Gen. 1/Gen.2 跟 Type-B 的應用層面大致不變,但到 USB 3.1 Gen. 1/Gen.2 面世時,新的 Type-C Connector 出現了。

Type-C 有別於以往大機/主機要用大頭(Type-A),然後小型手提裝置要用細頭(Type-B,多為 Type-B Micro) 的 USB 傳統概念,它主張一切裝置使用 USB 3.1 Gen.1/2 也好, 都應該傾向使用劃一大小的 Type-C connector。同時 USB Port for Type-C 也改為不再有分向上或向下了,只要能插進去,兩端的裝置便會自行判斷並定義好各線芯的角色(主要是傳輸資料以及傳輸訊號的操作上),用家們不再需要理會 USB connector 有沒大反轉了上下方向。作為 USB Host 角色能操作其它裝置的一方,仍是 Type-A 佔最多數,畢境 20 年以上的經歷,大量手提/隨身裝置要接上電腦或充電器的話,電腦端/充電器端均是 Type-A 居多。

USB Type-C 統一天下?

本來是的,但經過短短兩三年時間變化,看似統一化但又不是太統一起來。

除了 Mobile phone, Type-A Ports 仍是主流

近年,最落力轉用 Type-C connector 的都大概只有 Mobile phone 了。這一波浪潮某程度上破壞了環保考量上原有的潮流 – 手提電話普遍不再提供變壓器,鼓勵人們重環再用原有的變壓器。有人會問,Mobile phone 一端轉了 Type-C 但另一端大可繼續是 Type-A,變壓器理應可重用。可是,有兩大陣營各出奇謀,甚麼甚麼 Smart Charge,甚麼甚麼 Quick Charge,又 2.0, 3.0。再到今年又興起 USB Type-C PD(Power Delivery standard),結果又是變壓器不斷換了…。

手上變壓器有 Type-C port 可直接 Type-C 地充電,也會出事

若有使用 Notebook PC, TabletPC(x86, Windows based), 而又因機型所限只有 USB 3.1 Gen1/Gen2 Port 可作充電,隨機一個變壓器,自己方便行動或許又要多買一兩個。有些人可能早就預備好萬用充電器,類似方便旅遊可用那種,看似一開三萬能蘇,但其實是方便人們同時為幾個 Mobile device 充電那些啊,這類變壓器若推出半年至一年以上,大抵沒有 PD 功能,更加沒有 20V/30W(或更高) Output,這樣九成九機會無法為 Notebook/TabletPC 供電了…。結果又要買過。我也是這類苦主,己經有一個多用途充電器,就是無法為 Notebook 供電,結果買多一個 4 Ports 的:

  1. Type-C with PD (Max 20V/60W)
  2. Smart Charge
  3. Quick Charge 3.0/Smart Charge
  4. Quick Charge 3.0/Smart Charge

Total Output 99W

USB 線也是一大問題

儘管 USB 3.1 Type-A to Type-C 的 Cable 不難找,但 Type-B micro 的裝置仍有不少亦很重要關係,線又多起來了。有些高級且高 A 數的一開三 USB Type-A to Type-B/C 線可以同時為 USB Type-B Micro, Type-C, Lightening 連接/充電,但它們面對 20V/30W(或更高) 供電需求的 Notebook/TabletPC 也是一臉茫然。USB 3.1 Type-C PD 線又要多購了…。注意,有 PD 對應的也不代表能好好應付 20V/30W(或更高),勉強使用輕則充電緩慢,重則線材會過熱,電壓不穩也有機會造成裝置損壞。

電壓不足損壞裝置的經驗(俗稱火數不足)

有些電腦 DIY 玩家當初架設電腦時低估了日後增加硬件時的供電需要上升考量,電腦可能只有一個 450W 的變壓器,用了一段時間後添加多一兩個 HDD、專業的影片壓縮卡、如同洪水猛獸般的 GPU Card 等等,那個 450W 打個折後可能只有 410W 總輸出,火力不夠。這情況下輕則 GPU Card 在開機時會顯示出警告訊息,仍能勉強使用。但長久下去,GPU Card 會因火力不穩而壞掉。在我認識的朋友/親友當中己經有人經歷過如此慘況,人為失誤之一啊,代理商有權不替換的。

Charger with 4 ports, Type-C (PD 3.0, Max 60W/20V), QuickCharge 3.0/4.0+, SmartCharge. Total Max Output 99W/3A

Cable, Type-A to Type-B/C, 1-To-3, Type-B Micro/Type-C/Lightening, Max 3A

[Image missing temporary]

USB Type-C to Type-C cable, supports PD3.0/QuickCharge 3.0/4.0+, Up to 60W, Up to 20V, Up to 3A

CC BY-NC 4.0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