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少文化差異
淺談些少文化差異。
列車、巴士車廂內不得進食
很多亞州城市的市內通勤交通也是這樣禁止車廂內飲食。或許日本實在有不少”通勤”路綫是長得有點變態,鐵迷一般叫這些路綫作”長途通勤”,比起乘坐 特急線(城際列車線) 便宜,但有可能需要拿住吊環兩小時或以上,中途或許駛經某市繁忙區間,作為該段落裡的增援性並走,那時需要沙丁一番。列車上進行不太打擾其他乘客的飲食行為(包括氣味及聲音),一般不會遭到白眼。
不少中大、大型車站都設有商店街,有時相比 MTR Mall/Shop 更誇張,不難發現便當都是刻意製作得近乎零油煙味道 (杯麵也沒有太多香味,但食落好好味)。就是方便人們帶上車吃吧。不過,便當比較佔空間,若非乘搭特急線,縮在長條椅上放便當於公事包上吃有點辛苦又容易跌,我也未曾見過坐 通勤型列車(似地鐵捷運車型) 會有人吃便當,除非是設有 Green Car (類似頭等) 的特殊路綫。特急路線的列車往往也有酒精類飲品出售。
簡單而言,一般短途搭乘通勤列車,進食簡單食物基本上沒甚麼大問題。大前題是不要打擾別人,強烈氣味或發出大聲響的都不宜。吃飯團吧,最容易控制。
邊行邊吃,很多地方都十分喜歡這種行為”味”術吧,尤其”掃街”。不過,大家可以試試在日本街上觀察有沒有人會在街上邊行邊吃,或許要等上好長時間才有幸看到。他們認為這是不禮貌的。
行人路禁止踩單車 | 拆前轆或摺埋單車方能進入場所
這個好大機會是香港可以向聯合國申請專利。大部分國家/地區/城市 其實容許單車自由地當作汽車在道路上行駛(跟交通規則),以及自由地在行人路上慢騎。大前題是行人路上需要維持行人優先的原則,也不能用任何方式去強逼行人讓路。部分繁忙街道則設有 全日/限時 單車禁止使用行人路(甚至道路)規則。
在日本,大人們學生們上下課上下班,一邊拿雨傘一邊用LINE通訊中,仍能在行人路上保持行人速度騎車的大有人在。高超的技術跟卓越的禮貌,形成他們一向都習慣行人單車汽車和平共存。
不過有部分縣市比較出名地存在單車者橫衝直撞,例如京都府/大阪府,不按汽車規則行走的單車比較多,而後者更是全日本最多單車的一個縣。大阪近年也經常大規模檢舉單車者,不要以為踩快一點便可走人,警員或許手持長木棍的,可以將單車者打在地上,而旁人九成是認為被打下者是活該的。
車速上,相信大部分對單車比較寛容的地方都沒有認真對待單車限速問題。但在日本的閙市要小心了,尤其近年頻密嚴打。單車若駕駛至時速 30 km/h,有可能被警員檢控的 (為保安全還是怕嚇親行人就暫時未知)。若發生意外,時速30是屬於暴走行為,已有被判危險駕駛罪名的案例。反過來看,閙市除了大馬路,都很難看到汽車能超過 30KM/h。
二階段過路,基本上開單車不能於路口上走快線右轉,需要下車跟行人一起先過路,推至右轉的道路再騎。這一點比較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