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PC gen. 2・Low-end CPU come with ECC support・Bluray/Ultra Blu-ray playback
內容更正
Q&A 部分
可能編輯期間受 HTML5 editor 的 Cache 影響,最終儲存內容跟實際內容有誤,導致 Point-form 項目有重複項目出現及部分項目消失掉。己修正好了。
台灣的 PCDIY 對於 Intel 為低階 CPU 加注 ECC 支援的報導
http://pcdiy.com.tw/detail/3844
可惜這篇報導跟其它煩近的一樣,實際上是無法解答 Intel 有何策略,為何從 Gen. 6 的 CORE 家族中的低階 Models 加上 ECC 的支援…
將 Blu-ray 引進到 PC 上的門欖並不低
一直以來,電腦要播放 Blu-ray/Ultra Bluray 都是有點特別要求的。普通砌機方法未必符合 Blu-ray Alliance 的要求,當中最重要的是 HDCP。HDCP,最緊要是最後的兩個字母,CP,不是 Cost/Performance,而是 Copy Protection。
- Blu-ray 的國度裡也有十戒?
- 有,足足十項,必須全部 Fulfill !
- Commercial Blu-ray Disc
- Operating system
- Blu-ray Disc Playback software
- Blu-ray/Ultra Blu-ray Optical Drive
- Display card (其實太舊的也不會支援 Full HD, 4K 之類吧)
- 接駁 TV/AV Receiver 的 Video/Audio signal cable (HDMI or DispalyPort cable 為最 Common)
* 大部分 HDMI 2.0 cable 才支援 HDCP 2.2,HDMI 1.4 cable 未必有啊
* 而 DisplayPort 1.4 Cable 才有可能支援 HDCP 2.2 - 直到放映出畫面的 TV/Monitor 都需要符合 HDCP 標準
- 若有使用 AV Receiver 中央控管 Video/Audio 輸出及輸出的話,AV Receiver 也要支援。一般來說使用 HDMI/DisplayPort 的情況下都自然支援 HDCP,Optical Audio cable 則似乎不計算在內
- 若打算將 Audio Decode (DTS/Dolby family 的東西 或 LPCM) 工作下放到 AV Receiver,甚至後續 Amp. (玩前後級) 進行放大,緊記要設定 Playback software 以 Bit-streaming 方式輸出 Audio,Display Card 也要支援 HDMI Audio Bit-streaming 才行
- 若以 Casting 方式無線傳送畫面,例如 Wi-Fi 經由的 Miracast protocol,留意連接時會出現 No HDCP error。Casting device 可能太舊不能對應 HDCP 2.2
Commercial Blu-ray Disc 當然也會有人提倡以其它方法去解拆,化為 BD ISO File、MKV files 等等間接播放,但此舉又似乎轉到 Linux 上處理會比較容易,且去了另一境界的事了。
今年六月 HTPC Gen. 2 真正能跑 Blu-ray Disc
其實 HTPC Gen. 2 實在有不少硬件純屬繼承了己故的退役機較新換上或較耐用的,例如它從 HomeServer 角色化為 HTPC 角色時才換上的兩個 SSD drive (跑 RAID啊),還有 DVD Writer,一看便知道它注定無法播放 Blu-ray 吧。
去年底己買了一張 nVidia GeForce GTX1030 Low Profile + No Fan 的 HTPC 專用特別版 Display card。其實去年年初己知道這類卡的存在,只不過等了接近 12 個月才去買,價錢相宜很多罷了。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nVidia 不是早就限制 Display card 生產商必須符合 0dB 噪音標準嗎?卡上的 Cooling fan 不該造成任何打擾吧。當然,HTPC 本來就低運轉速度也行,一般網台、網上點播平台、電視台的網上版直播等等也不是甚麼艱辛任務,頂多在沙發上 Hea 時拿它來上網看看網頁找找資訊時間中遇上強橫大咬網站會逼使 Web browser 向 CPU/Display card 要求緊急支援,所以一開始機箱選購及其佈局都是十分低階的散熱安排便算,Display card 進一步沒有 Cooling fan 的實在原因是可以進一步減少需要清理的機會。那張 HTPC 專用卡也不太差,在有限的機箱風流安排及中幅度風扇運轉設定下,跑 Web browser 的 Benchmark 近半小時後,溫度也沒有升至 70 度。
哈哈,寫到這裡是本 Section 中的 Paragraph 3 了,仍未提及 Blu-ray Drive,良久沒有心情出 Post 了,容我寫多一點點吧。 早於本年年初,某次閒逛深水埗的電腦商場,發現有店鋪堆起 Blu-ray drive and DVD drive 的山崗起來,大量 Bulk package DVD Writer, Blu-ray Combo, Blu-ray Writer 出售,且價錢十分相宜,就抬了一個回來。可是年初又正在用大量舊硬件組建 Vintage Desktop PC 當中,新入手的低階 Blu-ray Writer 可憐地被我塞進 Vintage Desktop PC 裡去,暫時充當一下安裝好些老舊軟件的讀碟任務。沒錯,一下子老掉牙的 DOS、Windows 3.x、Win9x OS 們被安排跟那個 Blu-ray drive 共處好幾個月。原本都不用搞這麼久的,事源十分空間時才接續反反覆覆做實驗 (PCI-E Display card work with Win9x 及 GRUB4DOS 的應用),實驗下發現 Windows 98 SE 並不太適應被修改過的 nVidia Display Driver,硬要 Win9x OS 跟 PCI-E Display card 運作時總是不穩定,換上 Windows ME 及 Windows 2000/XP 才沒有問題。更有趣的是 VESA mode 的遊戲在 DOS 之下倒是天生就沒有甚麼 Driver 問題,VESA 相容就是了,所有的 BIOS 都有 VESA 支援吧,突然間顯得 DOS games 反而比較容易處理,沒有 Win9x Games 那麼多 Device driver 需要好好調整配合。
GRUB4DOS
GRUB 原本是大部分 Linux 門派近十年的主要 Boot loader,提供不少 Pre-OS Boot-up stage 下可做的維護工作,GRUB 己經不單單是為了 Multi-boot 用途了。GRUB 的概念也被移植到 後現代 DOS, Win9x, NT based, Mix with Linux 等應用上去了,對於 Vintage Desktop PC 的玩樂用途更加強大,可以輕易遊走於同一電腦多個不同的 OS 之中,尤其是傳統 DOS 跟 FreeDOS 及 Win9x 之間的便利 Multi-boot 需要,GRUB4DOS 可突破不少傳統 BIOS Bootup 及 DOS Bootup 上的先天缺陷與限制。
VESA (VBE) disappears in UEFI era
約在 2013/20144 年時開始踏進 UEFI era,傳統 BIOS 開始退出 PC 舞台…。2010s 中頁的電腦開始對應 Legacy OS/Application 上出現困難了。
Ref: Replacing VGA, GOP implementation for UEFI
Vintage Desktop PC 0 號機基本設置完成後,六月份的頭幾日,那台 Blu-ray Writer 被正式召喚到 HTPC Gen. 2 裡去了。經過一輪 Disc or Media files playback software 的 Fine tune,HTPC Gen. 2 正正式式地可以播放 Blu-ray disc 了。
仍存在的 Net 3D Blu-ray player 呢?
原本的 LG Net 3D Blu-ray Player 仍在,理論上沒有太多需要 HTPC 也要播 Blu-ray disc 的,但那台 LG player 上的 Network interface 幾年前己出毛病,一旦接上 LAN 並設定 DNS setting 就會不斷 Rebooting…,導至好些需要上網下載 Updates or additional data 的 Blu-ray disc 無法獲得完善處理,也拖慢了進入 Main menu or Instant playback 狀態 (碟上的小程式試圖上網查看有沒有 Updates or additional data,直到 Timeout 才進入下一個 Running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