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 Notebook 再翻新?

2007 年,有少少「Pet pet 痕」 關係,突然想一再擁有 SONY VAIO 的 Ultrabook,當年來說,對上一台 SONY VAIO 已經是 2003 年跟朋友買的二手 Notebook,VAIO R505,再之前仍在修讀 Part-time Degree 時入手的二手 Notebook 則是 VAIO 505 系列的晚期作品(因為有藝術元素,所以叫作品吧)。

我的 VAIO TZ18GN 重大升級記事

2007 年同年,將原本的 1GB RAM module 更換為 2GB 的。雖然 VAIO TZ18GN 跟 TZ1x 系其它型號一樣,採用 i945GMS 晶片組,理應支援 Dual channel RAM,但 TZ 太細小吧,只有一個 RAM slot。TZ 1x, 2x, 3x 系列在日本的版本比香港行貨還要強,可惜太貴了。日本版本還可以有數碼電視接收能力、GPS、預設配置 SSD 而非 HDD 等等。

2008 年,VAIO TZ 系列被發現電路板上的供電模組有重大品質問題,在世界各地也引起過火警及燒傷事故,SONY 決定全球回收,並在社長跟重要的設計師工程師及高層的帶領下於國際傳媒前公開致歉。當時也在香港的傳媒上有報導,全球涉及約 14 萬台同系電腦須回收!SONY 提供免費的修理服務,即使保用期已過也可以送到客戶服務中心處理。

2009 年,將原來的 Operating system 升級為 Windows 7。早在 Windows 7 仍處於 Free for install 的推廣期間開始使用 Windows 7 了,所以這個 Windows 7 是一個 Free of charge 的正版。當然,它也只能跟住這一台機存活下去…。

2010 年,因開始自學日本語關係,將 Windows 7 的界面轉為日本語。當時使用上有點吃力,仍在學好五十音的階段呢,幸好,日本的科技用語大部份取自外語,英語來源為主,靠片假名來猜猜看看(Try try Look look) 勉強使用。這也是身邊的電腦、電器、手機等裝置之中,最先進行 「日文ization」的一個。

2016 年,一度進行 XP 化實驗,因此機的 Offical support 皆向來提供 Windows XP/Vista/7 及部分 Linux 下需要的 Device drivers,入手時是 Vista,一度升至 7,就是未試過它跑 XP 是甚麼一回事。原有的 Windows 7 曾暫時化為 VMware Workstation Image 保存,升級至 SSD 時已經進行重置工程,將原來 Virtualized 的 Windows 7 Restore 回去機內 (Virtual to Physical, V2P)。

 

DSC_0156IMG_20170213_165909DSC_0157DSC_0160DSC_0163DSC_0166

 

 

 

 

 

機底不知哪時候(2007? 2008?)被我貼上一些橃色的軟墊,加強拆下電池時距離枱面的高度,藉以加強通風。但需要解拆時個別軟墊需要除去,那些軟墊已經無法完美除下,並留下不好看的狀態了。(拿去免費維修供電模組時,SONY 的工程師仍能輕易除去軟墊,並替我還原地貼回去呢)

2017 竟然仍有升級動作

沒錯,連我自己也不太相信有這機會可出現的。(多謝相贈)

2017 年,升級至 SSD。HDD 早已老化,1.8” 的 Zif socket ATA HDD 並不常見,當年曾出現在個別 Ultrabook/NetBook、iPod、Embedded system machine 之中,而 2008-2010 年間一度引發 TZ 用戶進行 SSD 升級,因為日本的儲存裝置品牌 PhotoFast 以及中國的 SSD 品牌 KingSpec 相繼推出 1.8” Zif socket ATA 類型的 SSD 產品。 但當時這類 SSD 比一般的 SSD 更昂貴、容量小、效能差勁關係,我並沒有跟隨升級潮。直到去年開始留意到有美國品牌 Super Talent 推出 1.8” Zif socket ATA 類型的 SSD 產品,即使同為 MLC SSD 技術為基楚,但事多年關係,最大效能逹 150MB/s Read 及 140MB/s Write。可惜的是 TZ 本身的 i915GMS MCH chipset 只提供 ATA100 介面,也不知道何故無法跑上 100MB/s,在 Windows 7 的測試之中只有 86MB/s read 左右,寫入則只有 30/s write 左右。但無論如何,已經比當年的升級表現為好了。只於,本的 1.8” Toshiba Zif socket 界面系列 HDD ,痛苦地只有 10MB/s 的表現 (寫入寫出也差不多是這樣)!更重要的是昔日的 SSD 升級潮中,容量多數是 32GB/64GB,如今我換上的是 128GB,比原本 1.8” HDD Model 可選擇的 80/100/120 GB 還要大呢,如果肯花更多錢,256GB 版本也是有的。

另外,也有部分用家訂購原廠的工具物料去將 DVD-writer 部分改裝成 2.5” SATA SSD/HDD,或許這個改裝才是最佳方案吧。但我又不捨得將一台有提供不用啟動 Operating system 下便能播放照片、影片、AudioCD/VCD/DVD 的 TZ 改成 DVD Writer drive 消失的局面。它的獨特 Instant On 播多媒體界面在 BIOS level 運作,介面也似當時的 PlayStation (哪個十字操作功能界面)。

我基本上是採取暴力方法進行升級,反正機身已經不太完美無缺,不用太小心行事了。如果要完美進行不留痕跡,可以參考以下 Hyperlink,神人示範完美 SSD 升級拆機裡技。
http://kunkoku.com/51654958.html

經典

講真,TZ 系列跟 VAIO T、VAIO TT、VAIO Z、VAIO 505、VAIO X 系列同樣經典,這好幾個系列有時還會來一個 Cross-over,限量推出期間限定的經典中的經典,TZ 也曾 Cross-over 505 系列,因為當時為記念 505 系 10 週年!X 也跟 505 曾出現 Cross-over。TZ 之後出現的 Z xxx 系則似將 TZ 進行大進化,再配搭一個內置 GPU 的多用途 Dock,若 Office 跟書房各有一個 Dock,便能完美享受效能與輕便的特性。

TZ 系列,本身也就是 Type T and Type Z 的混合體吧…,不過混合成一個推出時間頗長的系列㿝確不常見於 VAIO 家族中。

說回 TZ,當時鮮見有 Ultrabook 能有它這種輕薄,尤其 Screen 部分薄得可怕,可以雙手扶住兩端各自前後搖動,screen 會呈被屈曲狀態!1.2 KG 重量下,Keyboard 下機體就只有左半是一切組件,右半是 DVD writer。據聞這塊 Ultra small size motherboard 是出自 Asus 手筆的設計呢。電池方面,可能比較早理解鋰離子電池的特性,甚少拆兀電池使用,也長期保持 80% 充電率(VAIO 央提供 Battery care 軟件去好好控制),所以至今電池仍能續航約一小時。標準大小的電池原本能續航五小時以上呢,起初好幾年外出也不會帶火牛呢。

Screen 方面九成皆是 HD 多些少,1366 x 768。2017 年的今天看上去,仍相比不少平價 Notebook 的 screen 為好看!色彩並沒有因為激薄而大降 Grade 呢,當年更是驚奇地出眾。

相關

當年的記事: blog post

VAIO TZ 評測:http://www.notebookreview.com/notebookreview/sony-vaio-tz-review/ (此文章描述的為 TZ90,跟 TZ 1x/2x/3x/5x/7x 等等大不同,TZ9x 已經預設是有 SSD 版本可選購)

十分變態的完美 SSD 升級企畫:http://kunkoku.com/51654958.html (不留痕跡的升級示範) (TZ Cross-over 505 特別限量版)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